{{ $t('FEZ001') }}輔導處-輔導組
{{ $t('FEZ002') }}輔導處|
親愛的二年級老師們好:
5月23-27日要進行二年級家庭教育宣導(若該時段班上有活動,可另擇時間進行),請老師為孩子導讀"這不是你的錯"繪本ppt,帶領孩子閱讀這本故事後,指導孩子完成學習單,並在6月10日(五)前擇優一份學習單,交回輔導組明玉,感謝老師們的幫忙!
此次宣導可列入家庭教育成果的一節課,學習單的分享和發表也可以是一節課喔!請負責學年家庭教育成果的老師們記得填寫在成果表格中,感謝您!
【這不是你的錯】故事簡介
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。 有些家庭發生了令人不愉快的事情。
在孩子最恐懼時, 如何陪伴他們跨越情緒陰影、勇敢前行? 當家庭暴力成為家庭祕密…… 獻給所有曾經遭受家庭暴力、 不當對待或虐待的成人和兒童。 每個孩子都應該在免於恐懼、 擁有愛與理解的環境下快樂長大。 爸爸又發脾氣了。 他對路克大吼大叫,還用拳頭捶了桌子, 路克害怕的躲到桌子底下, 結果不小心弄翻了水杯…… 爸爸吼得更大聲了。 週末,路克到爺爺奶奶家。 晚餐時間,路克想要拿果汁,但是不小心打翻了, 他害怕的看著爺爺,擔心他會發脾氣。 路克很快的從椅子上跳起來,跑了出去。 爺爺奶奶注意到路克似乎很害怕、傷心,卻不知道他怎麼了? 他們認識的路克不是這樣的。 於是,奶奶想出一個好方法,請路克畫出一幅悲傷的畫。 奶奶也因此發現了路克家裡發生的事……
【這不是你的錯】故事導讀
◎文/李麗慧(台灣兒少權益暨身心健康促進協會秘書長)
這本繪本從晚餐餐桌上爸爸放進路克餐盤裡的一大勺菜,拉開序幕。這勺菜代表著父親滿滿的心意,但對路克而言卻是不可承受之重。這勺菜如同父母親常說:我是為了你好!但是這份關愛卻完全無視於孩子的狀況,所造成無形的壓力。
「爸爸,你給太多了,我真的吃不完。」看似輕輕的一句話,卻是路克充滿力量的表現。有能力為自己出聲、有能力說出自己的狀況、有能力跟父親反映。但這樣的能力會在一次次被拒絕的回應「把它吃完,然後上樓!」最終在「講也沒用!」的心態下,將話吞回去,也拉遠了親子間的距離。這句話不只是路克的回應,更是多少兒童想對父母親說的話:你給太多了,我真的「吃」不完。(承受不了!)
為何短短一句話卻換來父親強烈反彈,牽涉到幾個層面:第一,父親關愛的心意被拒絕。路克單純表達自己「吃不下」的狀態,但遇到脆弱心靈的父母時,受到衝擊的是被拒絕的感受,他們無法從理性、現實層面客觀看待子女的反應。第二,價值觀的挑戰。對於吃不下的行為認為是「浪費食物」、「不懂珍惜與感恩」的表現。第三,對權威的反抗。拒絕就是反抗,因此遇到權威型的父母時,面對反抗的因應就要更強勢、鎮壓的處理。當這些內在層面遇到衝動行為時,暴力便一觸即發。
路克看到父親的反應,不但害怕那憤怒的情緒,更恐懼即將發生的暴力行為。路克愈害怕就愈笨拙,互動就愈糟糕。在路克與父親互動的這一幕中,母親的角色被消音了,這個畫面為何媽媽沒有聲音呢?是因為路克太害怕父親的反應,放大了父親的情緒,以致無法感受到母親的聲音與存在;還是母親同樣是另一位無助的路克,身處恐懼之中,無力與無能出面制止進一步暴力發生。這一幕深刻地呈現在社會角落每一個家庭暴力發生的當下,往往是在每一個生活細微的互動中,因此受暴者生活在提心吊膽、驚恐不已之中。
繪本真實呈現「不能把爸爸脾氣不好的事情告訴別人」。路克長期承受父親起伏的情緒,以及不能說出「家庭秘密」的雙重壓力。這股壓抑的情緒,加上長期在暴力下的耳濡目染,最後形成暴力的行為模式,如:抓娃娃,開始打它。另外,也形成對人際互動先入為主的想像,如:打翻果汁,害怕的看著爺爺,擔心他會發脾氣。這些在在都影響著路克的人際互動。
透過繪本,提供社會大眾與兒童認識,身處家庭暴力情境下兒童的處境。另一方面,也讓你我學習如何陪伴在我們身旁的「路克」(受暴兒童),除了關心的安慰以外,協助他們透過繪畫表達情緒,孩子們的畫正是他們內心的「話」。最後,也是最重要的是「這不是你的錯」 !向正在經歷或曾經經歷家庭暴力的「路克」們,傳遞「父母親打小孩,絕對不是孩子的錯。大人沒有權力打小孩或傷害彼此。如果他們這麼做,就必須接受幫助,停止這種行為,讓家裡的每個人感到安全。」
{{ $t('FEZ012') }}
{{ $t('FEZ003') }}2022-05-19
{{ $t('FEZ004') }}2022-06-07|
{{ $t('FEZ005') }}404|